中山堂是台湾台北市中正区的一座重要公共建筑,最初建成于1936年的日据时代,当时称为台北公会堂。这座建筑是由著名的日本建筑家井手薰设计的。1945年,台湾回归后,国民政府将其更名为中山堂,也通称台北中山堂。1992年1月,该建筑以“台北公会堂”的名义被台湾内政部指定为第二级古迹,现已晋升为国定古迹。
中山堂坐落在台北市中正区的延平南路,占地宽60米,侧深达113米,总共有四层楼,总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。这座建筑包括一个大型集会堂和一个宽敞的餐厅。集会堂内分为上下两层,共有2056个座位,曾经用作免费电影院,播放电影从1950年代持续到1990年代。它还曾是国民大会举行会议的地点,直到1966年中山楼建成后才开始在那里举行会议。在建筑的背面,靠近中华路,设有国民大会秘书处的办公室。
中山堂内的餐厅占地三层高,室内面积达1400平方米。除了用餐场所外,还设有娱乐室、理发厅、贵宾室和厨房。在贵宾室内,正面悬挂着中华民国国宝级画家黄土水的著名作品《水牛群像》。
最初,中山堂的屋顶上设有赤道仪折射望远镜和圆顶观测台,但战后已迁至圆山天文台。此外,战后的公会堂广场增设了一座孙中山铜像,基座高达五米。这座铜像的基座原位于台湾总督府第4任民政长官祝辰巳所建,以纪念台湾光复,现已被列为市定古迹。1999年,广场上还建立了“抗日战争胜利暨台湾光复纪念碑”,由行政院筹建,并正式启用。
免费
全年 9:30-21:00
乘坐公交18、 20、 222、 235、 257、 263、 513、 621、 651、 663、 835、 938、 蓝2,【衡阳路】站下车,步行即可到达。
四季皆宜